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开幕。本届大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新华社在会上发表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为智能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全文如下: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发展的新兴领域,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更是能够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在智能时代,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在充分释放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确保其发展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通过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的相关承诺,我们致力于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包容、开放、可持续、公平、安全且可靠的数字和智能未来。
基于此,我们特制定《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呼吁各方在遵循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以及开放合作的目标与原则下,采取切实行动,共同推进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
一、携手抓住人工智能机遇。我们鼓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研机构、民间团体及个人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合作,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创新,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
二、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秉承开放共享的精神,我们支持大胆探索创新,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营造创新友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与监管协调,促进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降低技术壁垒,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与持续发展,深入挖掘“人工智能+”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赋能千行百业。我们将推进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消费、商贸流通、医疗、教育、农业、减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其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构建丰富多样且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同时,我们将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开展跨国应用合作,推广最佳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全球范围内清洁电力、新一代网络、智能算力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具备互操作性的人工智能和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推动统一算力标准体系的建立,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南半球国家结合自身国情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助力其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真正接触和应用,推动其包容普惠发展。
五、打造多元开放创新生态。我们将充分发挥各国政府和产学界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共同推动国际交流与对话,建设跨国开源社区和安全可靠的开源平台,推动基础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技术创新和应用门槛,避免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普惠性与可及性。同时,我们将推进开源合规体系建设,明确技术安全准则,促进技术文档、接口文档等开发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强上下游产品兼容适配和互联互通等开源生态建设,实现非敏感技术资源的开放流动。
六、强化优质数据供给。我们倡导以优质数据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合作推动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探索构建全球性的数据共享机制与平台,合力打造高质量的数据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充足养料。同时,我们将积极维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提升人工智能数据语料的多样化水平,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保护并保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七、应对能源环境挑战。我们倡议秉持“可持续人工智能”的理念,支持探索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联合制定人工智能能效水效标准,推广低功耗芯片和高效算法等绿色计算技术。鼓励就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开展对话与合作,共同寻找最优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在赋能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深化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最佳实践。
八、推进标准与规范建设。我们支持各国标准制定机构开展对话交流,依托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标准组织,充分发挥产业界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产业和伦理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科学、透明且包容的规范框架。积极消除算法偏见,平衡技术进步与风险防范和社会伦理的关系,促进标准体系的包容性与互操作性。
九、政府率先示范应用。各国公共部门应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和治理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优先部署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于这些系统的安全性,需进行定期评估,尊重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严格遵守数据和隐私保护规定。积极探索训练数据的依法有序交易机制,推动数据的合规开放利用,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
十、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我们应及时开展人工智能风险研判,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构建具有广泛共识的安全治理框架。探索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风险测试评估体系,推进威胁信息共享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加强训练数据采集、模型生成等环节的数据安全管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施安全开发规范,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透明性和安全性。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服务的追溯管理制度,防范技术的误用与滥用。倡导建立开放性平台,共享最佳实践,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国际合作。
十一、落实《全球数字契约》。我们积极落实联合国《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的相关承诺,坚持以联合国为主渠道,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公平普惠发展为目标,在遵守国际法、尊重国家主权和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推动构建包容且公平的多边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小组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对话两项机制,并尽快投入运行,围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特别是促进其安全、公平与普惠发展开展有意义的讨论。
十二、深化国际合作。我们将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置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议程的核心位置,鼓励领先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安全测评互认平台、举办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产业供需对接以及共同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建设等多种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设。同时,我们将致力于提升公众的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水平,特别是保障和强化妇女儿童的数字权益,努力弥合智能鸿沟。
十三、构建包容性治理模式。我们支持建立基于公共利益的多方参与机制,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工智能治理。通过搭建开放平台,促进技术透明化与责任分担,实现治理的公平性和代表性。同时,我们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形成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特色的治理方案。
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产业应用、治理规则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主题论坛、展览展示及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参与。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盛会,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更凝聚了推动智能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行动方案。这标志着人类在迈向“人机共生”新时代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