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降论文乱象频发:学生高价求助却难以维权

AI资讯2个月前发布
11 0

近日,教育领域迎来一项重要变革。据权威媒体报道,国内多所高校今年首次在毕业论文审查环节引入了AI生成内容检测机制。为确保学术原创性,学校对不同学科的AI内容占比设定了明确上限:人文社科类论文不得超过20%,理工医科类则控制在15%以内。

这一新规定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生为了将AI生成率降至合规区间,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反复修改论文。在这种压力下,一个新兴的灰色产业应运而生——”代降论文AI率”服务在电商和社交平台悄然兴起。

AI代降论文乱象频发:学生高价求助却难以维权

记者在社交平台调查发现,声称能”专业代降论文AI率”的广告层出不穷。一条宣称”只需3元就能将AI率从86%降至12.5%”的广告显示已售出两千多份。这些服务大多以”人工修改””包过检测”等承诺吸引学生。

多位应届毕业生反映,通过社交平台联系的所谓代降服务十有八九不可靠。常见问题包括:收费标准随意变动、交稿时间拖延、修改后论文质量严重下降,甚至部分商家打着”人工”旗号实则继续使用AI工具处理。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此类服务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受骗学生往往难以有效维权。部分受害者尝试投诉时,还遭到对方以”公开论文””举报学校”等威胁。

深入调查发现,”代降论文AI率”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社交平台上,大量账号宣称掌握快速盈利秘诀,声称”每天都能轻松赚取数百元”。这些账号推广的所谓”引流万能公式”包括:分享个人惨痛经历、对比服务价格、推荐解决方案,并试图劝说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广告声称提供”人工降AI率”服务,但实际操作高度依赖AI工具。一位自称提供此类服务的马先生坦言:”我们早已掌握了专业指令,只需让AI生成更符合人类表达习惯的内容,就能快速完成’降AI率’任务。”

这一现象折射出教育科技发展带来的新课题:如何在技术进步与学术诚信之间找到平衡?专家建议,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检测机制,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教育,避免他们误入这些灰色服务的陷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