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最新消息显示,备受瞩目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在标志性地标——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盛大开幕。为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官方已经对《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竞赛规则》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于今日正式发布。
本次机器人运动会共设置了27个正式赛项,其中包括22个主体赛项和5个外围赛项。在首批公布的19个主体赛事中,主要分为三大类:竞技类、表演类和应用场景类。其中,竞技类包括多项技术挑战;表演类则更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场景类赛项则聚焦于实际应用环境下的机器人能力测试。此外,5个外围赛项则特别设置了趣味性更强的小项,如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等,这些项目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表演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批竞赛项目还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创新性赛项。新增的3个主体赛项分别为:”武术”表演赛、”灵机一动”创意展示以及”仓储中心场景-混料分拣技能竞技”等技术挑战类赛项。外围赛事方面,则加入了更具观赏性的自由搏击和群体舞蹈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比赛内容。
参赛机器人要求:
-
所有参赛机器人必须由各参赛队伍自主研发、采购或租赁,禁止使用未经官方认证的设备。
-
机器人须保持完整独立结构,不得拆分为多个子系统(遥控盒、遥操作设备和路由器等辅助设备除外)。同时,比赛中严禁在场地内设置任何形式的标记物。
-
参赛机器人必须具备完整的躯干、四肢,并且有效重心到足底的最大伸展距离需控制在身体高度的40%至70%之间。其中,参与场景类赛项的机器人可采用轮式或双足式设计。
-
立定跳远和原地跳高等特定项目对机器人的起跳装置有严格限制,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弹力辅助设备。
-
所有机器人必须自带能源系统,并且只能使用经过官方认证的安全能源,杜绝危险性能源的使用。
-
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无线遥控(支持半自动操作),二是完全自主运行。其中,自由体操、单机舞蹈和群体舞蹈等项目必须采用完全自主模式进行比赛。
-
为确保比赛网络安全,各参赛队需自行搭建网络环境,并且不得干扰其他队伍的比赛进程。
参赛队伍要求:
-
面向全球招募参赛队伍,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
-
每支参赛队伍可选择多个赛项参与,并可以使用不同机器人应对不同项目,但同一赛事过程中不得更换指定机器人。
-
常规赛项中每队最多允许2名队员进入比赛场地,而4×100米接力赛则可放宽至最多5名参赛队员。
-
除4×100米接力赛可接受不超过4支队伍联合参赛外,其余所有项目均要求以单一队伍名义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