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Prompt(官网:
https://learningprompt.wiki/)是面向 AI 新手的 “免费提示词工程在线教学平台”,核心定位是 “解决‘新手学提示词仅靠现成模板、不懂设计逻辑、换场景就失效’的痛点,通过系统化教程,帮用户掌握提示词设计方法与底层原理”—— 无论是零基础想学习 ChatGPT 对话技巧,还是刚接触 Midjourney 想提升图像生成效果,都能通过平台的 “方法教学 + 工具实操”,理解 “为何这样设计提示词”,而非单纯复制粘贴模板。平台区别于 “提示词资源库” 类工具,不堆砌现成提示词,而是以 “输出驱动输入” 的学习逻辑,用中文教程降低新手门槛,成为 AI 提示词工程领域 “重方法、轻模板” 的优质入门资源。

平台以 “系统化学习提示词” 为目标,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从理论到实践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基础的学习者:
-
核心概念解析:
- 详解 “提示词” 的定义、作用原理(如大语言模型如何理解并响应提示)、关键要素(指令清晰性、上下文设定、输出格式要求);
- 对比不同模型的提示特点(如 ChatGPT 对简洁指令的适配性、Claude 对长文本上下文的处理优势),帮助用户针对性设计提示。
-
基础原则与方法论:
- 提炼 “有效提示词” 的通用原则:明确角色设定(如 “你是一名资深教师”)、限定输出格式(如 “分点列出”)、补充背景信息(如 “基于 2023 年数据”);
- 用案例说明 “无效提示” 的常见问题(如指令模糊、信息缺失)及优化方向(如将 “写一篇文章” 改为 “以环保为主题,为中学生写一篇 800 字说明文,包含 3 个生活案例”)。
-
结构化提示模板:
- 按场景提供可直接复用的进阶模板,如:
- 分析类:
“作为[领域专家],基于[背景信息],从[角度1]、[角度2]分析[问题],并给出[具体建议],输出格式为[分点/表格]”
;
- 创作类:
“以[主题]为核心,模仿[风格/作者]的写作手法,创作[体裁],包含[关键元素],语言风格[要求]”
;
- 逻辑链引导:通过 “分步指令” 引导 AI 逐步推理(如 “先分析问题原因,再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评估可行性”)。
-
高级技巧与模型特性结合:
- 针对大模型的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少样本学习(Few-Shot)” 等特性,讲解如何设计提示词激发模型潜能,例如:
- 思维链提示:在复杂问题后添加
“请一步步推理,说明你的思考过程”
,提升 AI 回答的逻辑性;
- 少样本提示:提供 1-2 个示例(如 “例 1:[问题 + 答案];请类似分析例 2:[新问题]”),让 AI 快速理解任务要求。
-
分场景案例集:
- 覆盖 10 + 高频场景的实战案例,附提示词与输出效果对比:
- 职场办公:会议纪要总结、邮件撰写、项目计划制定;
- 学习教育:知识点解释、论文大纲优化、外语翻译润色;
- 内容创作:短视频脚本、公众号文章、故事续写;
- 专业领域:数据分析解读、法律条文解释、代码调试辅助。
-
提示词工具与资源:
- 提供在线提示词生成器(输入需求自动生成结构化提示)、提示词效果评分工具(评估提示词的完整性);
- 整理提示词相关书籍、论文、课程链接,方便进阶学习。
- 提示词初学者:从零开始学习提示词设计,通过基础理论和模板快速掌握 AI 交互技巧,避免 “不会提问” 导致的低效输出。
- AI 进阶用户:学习高级提示工程技巧(如思维链、少样本学习),挖掘大模型的深层能力,提升复杂任务的处理效率。
- 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将提示词技巧应用于教学(如设计 AI 辅助学习的提示)或学习中(如用提示词优化论文写作)。
- 专业领域从业者:如程序员、设计师、分析师,通过场景化案例学习如何用提示词让 AI 辅助解决专业问题。
-
优势:
- 系统性强:从基础到进阶层层递进,构建完整的提示词知识体系,避免学习碎片化;
- 案例丰富且实用:场景化案例贴近实际需求,提示词可直接复用或修改,降低实践门槛;
- 免费开放:所有内容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即可浏览,对自学者友好。
-
局限性:
- 更新速度一般:部分前沿提示技巧(如适配最新大模型的特性)更新较慢;
- 互动性弱:缺乏用户社区或反馈机制,无法实时交流提示词使用经验;
- 多语言支持有限:主要聚焦英文和中文提示词,其他语言的案例较少。
Learning Prompt Wiki 的核心价值在于 “让提示词学习系统化”,它不仅是一个资源库,更是提示词学习的 “百科全书”,通过理论、技巧、案例的结合,帮助用户从 “会用 AI” 到 “用好 AI”,尤其适合希望深入掌握提示工程、提升 AI 交互效率的学习者,是提示词领域的优质自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