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设计工具

Spline AI

Spline AI 是一款让 “3D 创作零门槛” 的 AI 工具,输入文字或上传图片,就能秒生成 3D 模型,还能多平台导出使用

标签:

Spline AI 是什么?

Spline AI 是聚焦 “AI 驱动 3D 内容快速生成” 的工具,核心能力是 “把 2D 创意(文字描述、图片)直接转化为可编辑、可使用的 3D 模型”。不管你是想做一个 “卡通老虎 3D 模型”,还是把手绘的 “蘑菇插画” 转成 3D 效果,都不用学 Blender、CAD 等复杂建模软件 —— 输入文本描述或上传图片,几秒内就能得到带细节的 3D 模型,还能生成 4 种不同变体供选择。

Spline AI 的功能

  • 双模式 3D 生成
    • 文本转 3D:输入描述(如 “卡通风格斑点黏土蘑菇”“棕皮肤微笑女孩脸, stylized 风格”),10 秒内生成 4 种 3D 模型变体,可直接选择满意方案;
    • 图片转 3D:上传 2D 正面图片(如手绘的沙发、角色插画),AI 会参考图片轮廓与风格,生成匹配的 3D 模型,避免 “想象与成品脱节”;
  • 变体 remix 功能:生成基础 3D 模型后,可基于已有成果 “remix(再创作)”,比如在 “卡通老虎” 模型基础上,生成 “戴帽子的老虎”“站着的老虎” 等新变体,不用重新输入完整需求;
  • 一体化创作环境:支持在 “仪表盘(Dashboard)” 专注生成 3D 模型、搭建素材库,也能在 “Spline 编辑器(Editor)” 边生成边搭建 3D 场景(如把生成的 “沙发模型” 放进虚拟房间),创作流程无缝衔接;
  • 多平台导出适配:生成的 3D 模型可导出至不同场景使用 ——Web 端用代码片段嵌入官网(实现 3D 互动效果),Apple 平台生成 Swift 代码 / Xcode 项目,Android 平台导出 Kotlin 代码 / APKs,无需额外适配格式。

Spline AI 能帮你完成哪些?

  • 快速出 3D 素材初稿:设计师做项目时,用文本生成 “卡通角色 3D 初稿”,比手动建模节省 2 小时,再基于初稿细化,效率提升 80%;
  • 搭建专属 3D 素材库:自媒体博主、创客可批量生成 “场景类(如房间家具)”“角色类(如卡通动物)”3D 模型,后续做视频、互动内容时直接调用,不用反复找素材;
  • 图片创意 3D 化:把 2D 插画、设计图转成 3D 模型,比如将手绘的 “产品草图” 转 3D,客户能更直观看到立体效果,某产品设计师 “用它做的 3D 方案,沟通效率比纯 2D 图高 50%”;
  • 多平台 3D 内容适配:开发者想在官网加 3D 互动元素,或在 APP 内嵌入 3D 模型,用 Spline AI 生成后直接导出对应代码,不用额外找技术团队适配,某小团队 “用它做的 Web 3D 展示,页面停留时间提升 40%”。

Spline AI 的应用场景

  • 设计师 / 创作者场景:生成 3D 素材用于海报设计(如 3D 文字、角色)、短视频制作(如动画场景道具)、自媒体内容(如 3D 风格封面),某插画师 “用它把 2D 角色转 3D,做成短视频背景,点赞量翻 2 倍”;
  • 创客 / 学生场景:做毕业设计 3D 模型(如工业设计草图转 3D)、3D 打印素材(如卡通摆件模型),某学生 “用它生成的 3D 模型打印成品,省去 2 周建模时间,顺利完成毕设”;
  • 开发者 / 团队场景:为 Web 端搭建 3D 互动页面(如官网 3D 产品展示)、为 APP 开发 3D 功能(如苹果 APP 内 3D 角色),某小开发团队 “用它快速生成 3D 素材,开发周期缩短 1 个月”;
  • 新手兴趣场景:零基础尝试 3D 创作(如生成 “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 3D 模型”)、制作个性化 3D 头像,某动漫爱好者 “用文本生成‘动漫风格猫耳角色’3D 模型,分享到社群获大量好评”。

Spline AI 的使用指南

  1. 选择生成模式:打开 Spline AI 官网,进入 “生成页面”,选择 “文本转 3D”(或 “图片转 3D”),这里以文本为例;
  2. 输入需求并生成:在输入框写 “卡通老虎角色,大眼睛, stylized 风格”,点击 “生成”,10 秒内会出现 4 种 3D 模型变体,点击 “选择” 确认满意的模型;
  3. 编辑与导出
    • 编辑(可选):进入 Spline 编辑器,可调整老虎模型的颜色(如把身体改成橙色)、细节(如添加条纹);
    • 导出至 Web:点击 “导出”,选择 “Web” 选项,获取代码片段,将代码嵌入自己的官网,即可实现 3D 老虎模型的互动展示(用户可旋转查看)。

Spline AI 的注意问题

  • 生成效果依赖需求描述:文本描述越具体,生成的 3D 模型越贴合预期,避免模糊表述(如只写 “沙发”),建议补充风格(如 “卡通风格”)、材质(如 “布艺”)、细节(如 “带抱枕”);
  • 设备门槛低,无需高配置:生成过程依赖云端计算,普通电脑、手机都能使用,不用纠结 “电脑带不动 3D 软件” 的问题;
  • 免费与付费权益差异:需注意免费版可能有生成次数、模型细节限制(具体以官网为准),若需批量生成或商用,建议查看付费方案;
  • 数据安全与隐私:目前官网 FAQ 提及 “不会滥用用户现有文件数据”,但商用前建议确认数据使用政策,避免 3D 模型涉及版权风险(如生成受版权保护的角色)。

相关导航